朕又回来啦_分卷阅读_129
里头是这些朝臣们平日花销所用的银两,一个个尽哭着自己穷,冬日里烧个炭火都是用近百两银子的银丝炭,宴请一回宾客,便要花去数千两银子。
这些朝臣有些确实是家底颇丰,也不能说是搜刮了民脂民膏。但正如摄政王所言,他们享受了各种好处,能够过这荣华富贵的生活,也都是因了这个权位带来的便利。
他这个做皇帝,都为了百姓,私库大出血,他们这些世家贵族,还能就只出点皮毛不成?
平民百姓勤勤恳恳,身上还背着沉重的赋税和兵役,世家子弟轻轻松松日进斗金,还无需承担税赋。燕秦目前无意动世家的税赋这一块,但好处都让朝臣占了,该出钱出力的时候,他们就推脱。天底下哪有这种只占便宜的好事呢。
接下来两日,燕秦给足了朝臣准备的时间,甚至连早朝都没有上,他放出话去,若真有急事,直接来御书房寻他便是。
不上早朝省下来的这些时间,燕秦用来了同摄政王商讨此次的皇商一事。消息放出之后,那些商人表现出来的狂热比他想的还要强烈。
出于种种考虑,他在两日之后,还接见了其中一个出钱最多的朱姓富商。
这朱家并不是燕于歌口中的燕都第一富商,真要算个排行的话,勉勉强强也能算个第三。
而且他这时间要是拖得长一点,指不定还会有人砸更多的钱来。但第一个皇商的人选,他考虑的肯定也不仅仅是钱给的多少。
他得考虑对方行事的风格和人品,毕竟有些钱,人是凭借正当手段挣来的,有些则是靠着鱼肉百姓,官商勾结,发展至此。
要是第一个苗子就选歪了,这皇商怕是会变成和贪官污吏一样的存在,也是靠吸百姓的血来发财。
通过这两日搜集的情况对比,燕秦选来选去,还是选中了此次足够诚心足够有破例,平日也广开善堂,经常施粥接济穷人的朱家。
当然,见这富商的时候,燕秦是同摄政王一起接见对方的。这商人也并没有他想的那样,一身铜臭味,肥头大耳,而是十分风度翩翩,看着像是个儒雅的书生。
等把人送走了,又把这些日子以来,那些富商为了争夺皇商之位“捐”给朝廷的钱款一算,燕秦也不由得咋舌。
真是老大一笔钱,付都郡的赈灾银绝对绰绰有余。等到朝臣那里的匿名捐款一送来,又是一大笔巨资。
燕秦看着这一大笔银钱,简直有点不大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强逼胁迫,轻轻松松地,就从这些朝臣身上割下这么一大块肉来。
不,这些钱对他们来说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肉吧,就好像六万六千两虽然看着多,但实际用起来的话,还不够他皇宫里一个月的开销。
山溪都郡虽然遭受天灾严重,但是也不能把过多的钱都往这么一个地方砸。燕秦从到手的钱里拨出了四十万给山溪都郡,又命人火速把灾银送完受灾之地。
当然了,在灾银开始送之前,他就命人透露出消息,此次的灾银,他会命多位朝臣负责,若是中途出了一点差错,那当地的官员,和护送的官员,无论是什么情况,一律受罚,摘掉他们脑袋顶上的乌纱帽。
他手下能用的人不多,摄政王的人也护送灾粮,帮着救灾去了。总不能随便一件事就把底下可信任之人送出去。
这些人不是喜欢贪,喜欢来个钱财半路失踪嘛,反正银两的数目,他已经和独孤柳写信汇过去了,若是到点的数目不对,那相关人等一律受罚。
大不了就是换掉这些糟老头子嘛,正好他还仇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朝臣没有几个呢。
为了自己脑袋上的乌纱帽,那几个位高权重的人也会努力地看好那些货物。他会这样,也是被那些所谓神秘莫测的劫匪逼得没有办法。
信件是八百里加急先送过去,随后运送灾银的队伍也浩浩荡荡地出了京。走的时候,燕秦还特地去鼓舞了一番士气,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燕秦也只能挥挥手,含泪同它们告了别。
小皇帝送人的时候,摄政王也跟在一边去了,毕竟如今的军权还是掌握在他手里的。看着小皇帝显得十分伤心的目光,这些时日以来,小皇帝的辛苦他也是看在眼里的,他难得地安慰了一句:“他们此次必定不辱使命,还请陛下放心。”
“孤对他们很放心。”燕秦在自己的心里补充说,他不放心的,只是那些钱啦,手还没把钱给捂热呢,就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彻底从手中溜走,远离了他乡。
真的是……好心痛啊。
第104章
两个人是并排站在高台上看远行的将士的, 宫人们离他们很远,只有燕于歌站在燕秦的身边,能够近距离地看到他的容颜, 也就能够清楚的看到燕秦此时面上的表情。
在摄政王面前, 燕秦并没有掩饰他对那些身外物的热切目光。底下就只有将士和钱,既然不是担心的护送的人, 那很明显, 燕秦在意的就是那些送走的钱了。
小皇帝的财迷属性显然是展露无疑了, 其实这一年多来的相处, 燕于歌发现小皇帝是相当地爱钱的。也不是说燕秦吝啬, 他刚送给小皇帝的钱,对方转手就全部捐给了灾民,足见他的爱民之心。
这一次多出来的钱财,燕秦也没有做什么藏小金库的行为。剔出掉给灾民准备的那一些银两, 剩下的全部都是送进了国库,他自己的私库半点也没存。
这一点,比起喜好奢侈酷爱往自己私库里塞好东西的先皇可要好多了。其实就算是国库并不充盈,但再怎样, 那些朝臣也不敢削减小皇帝的吃穿用度。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他们自己饿肚子, 也得保证小皇帝有山珍海味吃, 燕秦应该是天底下最不担心没有钱花的人了, 怎么就养出了这么个财迷的性子。
这个问题燕于歌实在好奇, 横竖现在两个人在高台上, 也没有什么外人,他就直接问了:“陛下小的时候,可是曾被亏待过。”
燕秦没有想到摄政王会突然问他这个问题,但这种事情,在他看来,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说是亏待也算不上,只是孤小的时候,宫人们不大尽心,我这宫里总是没有什么钱,对这事情便在意了一些。”
伺候他的宫人其实不算少,毕竟先皇子嗣单薄,谁都不知道皇子能不能活下来,先皇一开始对他这个儿子虽然不看重,但是也赏赐了他单独的宫殿,还给他安排了几个宫人,还有大伴常笑。
但他生下来便没了母妃,当时的皇后和贵妃都有自己的儿子,根本就不可能放心思在他这个便宜皇子身上。天底下的女人,有哪个是真的愿意为自己的丈夫抚养起他女人生下来的儿子呢,即便是个丧母的也不行。
没有生母照拂,他作为一个小孩子,说是说是这小小宫殿的主人,可谁会真的听一个连基本的表达能力都没有的小孩子的话呢。
这些个奴才在名义上有主实际上无主的宫里待了一段时间,心自然养的越发大了,不仅会偷属于燕秦的东西吃,还会分给小皇子的份例。
那个时候燕秦渐渐是懂事了一些,可是作为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三皇子,他即便是上学,被教授的也都是些忍让之类的话。
常笑那个时候刚进宫不久,也是给没有什么经验的,还是因为受了罚,才被分到他这个宫里来伺候他这个不受宠的皇子。他那个时候还年轻,手段也不像现在这般圆滑老道。
照顾自己肯定是照顾的很好的,但是其他的东西。比如那些他本来应该得到的赏赐和金银,被胆大的宫人拿了,常笑也不敢去跟宫里那些更有资历的老人争,他就怕他一没看着小皇子,小皇子被这些恶奴欺负了,还把事情栽到他头上来。
燕秦那个时候不懂事,稍微上了几年的学,便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和另外两个有身份尊贵的娘亲照拂的皇子的差距。
明明是一个爹生的,他还没有太子的书童穿的好。太子的跟班,那些朝臣的孩子们,也在私底下嘲笑他是个穷酸货色。
糟糕的日子过了几年,燕秦十岁生日那年,他便想着法子把恶奴的所为暴露在先皇面前,借助先皇的手,把那些恶奴给惩治了,就爆发了一次之后,他又重新变成那个乖乖巧巧的小皇子。
那一段经历,可能让他养成了爱钱的好习惯,尽管后来他成了太子,没有人再敢怠慢他,也不会敢偷掉他的银子,但现在他还是很喜欢那些亮晶晶的东西。
银子也好,金子也好,还是亮晶晶的宝石,他统统都很喜欢。
听了这话,摄政王的眼中浮现出几分怜惜之情:“陛下受苦了。”
“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孤早就不在乎了。”最多就是回忆起来有点唏嘘罢了,感叹两句时光荏苒,就是他给足了这些旧人面子了。
这些朝臣有些确实是家底颇丰,也不能说是搜刮了民脂民膏。但正如摄政王所言,他们享受了各种好处,能够过这荣华富贵的生活,也都是因了这个权位带来的便利。
他这个做皇帝,都为了百姓,私库大出血,他们这些世家贵族,还能就只出点皮毛不成?
平民百姓勤勤恳恳,身上还背着沉重的赋税和兵役,世家子弟轻轻松松日进斗金,还无需承担税赋。燕秦目前无意动世家的税赋这一块,但好处都让朝臣占了,该出钱出力的时候,他们就推脱。天底下哪有这种只占便宜的好事呢。
接下来两日,燕秦给足了朝臣准备的时间,甚至连早朝都没有上,他放出话去,若真有急事,直接来御书房寻他便是。
不上早朝省下来的这些时间,燕秦用来了同摄政王商讨此次的皇商一事。消息放出之后,那些商人表现出来的狂热比他想的还要强烈。
出于种种考虑,他在两日之后,还接见了其中一个出钱最多的朱姓富商。
这朱家并不是燕于歌口中的燕都第一富商,真要算个排行的话,勉勉强强也能算个第三。
而且他这时间要是拖得长一点,指不定还会有人砸更多的钱来。但第一个皇商的人选,他考虑的肯定也不仅仅是钱给的多少。
他得考虑对方行事的风格和人品,毕竟有些钱,人是凭借正当手段挣来的,有些则是靠着鱼肉百姓,官商勾结,发展至此。
要是第一个苗子就选歪了,这皇商怕是会变成和贪官污吏一样的存在,也是靠吸百姓的血来发财。
通过这两日搜集的情况对比,燕秦选来选去,还是选中了此次足够诚心足够有破例,平日也广开善堂,经常施粥接济穷人的朱家。
当然,见这富商的时候,燕秦是同摄政王一起接见对方的。这商人也并没有他想的那样,一身铜臭味,肥头大耳,而是十分风度翩翩,看着像是个儒雅的书生。
等把人送走了,又把这些日子以来,那些富商为了争夺皇商之位“捐”给朝廷的钱款一算,燕秦也不由得咋舌。
真是老大一笔钱,付都郡的赈灾银绝对绰绰有余。等到朝臣那里的匿名捐款一送来,又是一大笔巨资。
燕秦看着这一大笔银钱,简直有点不大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强逼胁迫,轻轻松松地,就从这些朝臣身上割下这么一大块肉来。
不,这些钱对他们来说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肉吧,就好像六万六千两虽然看着多,但实际用起来的话,还不够他皇宫里一个月的开销。
山溪都郡虽然遭受天灾严重,但是也不能把过多的钱都往这么一个地方砸。燕秦从到手的钱里拨出了四十万给山溪都郡,又命人火速把灾银送完受灾之地。
当然了,在灾银开始送之前,他就命人透露出消息,此次的灾银,他会命多位朝臣负责,若是中途出了一点差错,那当地的官员,和护送的官员,无论是什么情况,一律受罚,摘掉他们脑袋顶上的乌纱帽。
他手下能用的人不多,摄政王的人也护送灾粮,帮着救灾去了。总不能随便一件事就把底下可信任之人送出去。
这些人不是喜欢贪,喜欢来个钱财半路失踪嘛,反正银两的数目,他已经和独孤柳写信汇过去了,若是到点的数目不对,那相关人等一律受罚。
大不了就是换掉这些糟老头子嘛,正好他还仇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朝臣没有几个呢。
为了自己脑袋上的乌纱帽,那几个位高权重的人也会努力地看好那些货物。他会这样,也是被那些所谓神秘莫测的劫匪逼得没有办法。
信件是八百里加急先送过去,随后运送灾银的队伍也浩浩荡荡地出了京。走的时候,燕秦还特地去鼓舞了一番士气,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燕秦也只能挥挥手,含泪同它们告了别。
小皇帝送人的时候,摄政王也跟在一边去了,毕竟如今的军权还是掌握在他手里的。看着小皇帝显得十分伤心的目光,这些时日以来,小皇帝的辛苦他也是看在眼里的,他难得地安慰了一句:“他们此次必定不辱使命,还请陛下放心。”
“孤对他们很放心。”燕秦在自己的心里补充说,他不放心的,只是那些钱啦,手还没把钱给捂热呢,就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彻底从手中溜走,远离了他乡。
真的是……好心痛啊。
第104章
两个人是并排站在高台上看远行的将士的, 宫人们离他们很远,只有燕于歌站在燕秦的身边,能够近距离地看到他的容颜, 也就能够清楚的看到燕秦此时面上的表情。
在摄政王面前, 燕秦并没有掩饰他对那些身外物的热切目光。底下就只有将士和钱,既然不是担心的护送的人, 那很明显, 燕秦在意的就是那些送走的钱了。
小皇帝的财迷属性显然是展露无疑了, 其实这一年多来的相处, 燕于歌发现小皇帝是相当地爱钱的。也不是说燕秦吝啬, 他刚送给小皇帝的钱,对方转手就全部捐给了灾民,足见他的爱民之心。
这一次多出来的钱财,燕秦也没有做什么藏小金库的行为。剔出掉给灾民准备的那一些银两, 剩下的全部都是送进了国库,他自己的私库半点也没存。
这一点,比起喜好奢侈酷爱往自己私库里塞好东西的先皇可要好多了。其实就算是国库并不充盈,但再怎样, 那些朝臣也不敢削减小皇帝的吃穿用度。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他们自己饿肚子, 也得保证小皇帝有山珍海味吃, 燕秦应该是天底下最不担心没有钱花的人了, 怎么就养出了这么个财迷的性子。
这个问题燕于歌实在好奇, 横竖现在两个人在高台上, 也没有什么外人,他就直接问了:“陛下小的时候,可是曾被亏待过。”
燕秦没有想到摄政王会突然问他这个问题,但这种事情,在他看来,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说是亏待也算不上,只是孤小的时候,宫人们不大尽心,我这宫里总是没有什么钱,对这事情便在意了一些。”
伺候他的宫人其实不算少,毕竟先皇子嗣单薄,谁都不知道皇子能不能活下来,先皇一开始对他这个儿子虽然不看重,但是也赏赐了他单独的宫殿,还给他安排了几个宫人,还有大伴常笑。
但他生下来便没了母妃,当时的皇后和贵妃都有自己的儿子,根本就不可能放心思在他这个便宜皇子身上。天底下的女人,有哪个是真的愿意为自己的丈夫抚养起他女人生下来的儿子呢,即便是个丧母的也不行。
没有生母照拂,他作为一个小孩子,说是说是这小小宫殿的主人,可谁会真的听一个连基本的表达能力都没有的小孩子的话呢。
这些个奴才在名义上有主实际上无主的宫里待了一段时间,心自然养的越发大了,不仅会偷属于燕秦的东西吃,还会分给小皇子的份例。
那个时候燕秦渐渐是懂事了一些,可是作为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三皇子,他即便是上学,被教授的也都是些忍让之类的话。
常笑那个时候刚进宫不久,也是给没有什么经验的,还是因为受了罚,才被分到他这个宫里来伺候他这个不受宠的皇子。他那个时候还年轻,手段也不像现在这般圆滑老道。
照顾自己肯定是照顾的很好的,但是其他的东西。比如那些他本来应该得到的赏赐和金银,被胆大的宫人拿了,常笑也不敢去跟宫里那些更有资历的老人争,他就怕他一没看着小皇子,小皇子被这些恶奴欺负了,还把事情栽到他头上来。
燕秦那个时候不懂事,稍微上了几年的学,便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和另外两个有身份尊贵的娘亲照拂的皇子的差距。
明明是一个爹生的,他还没有太子的书童穿的好。太子的跟班,那些朝臣的孩子们,也在私底下嘲笑他是个穷酸货色。
糟糕的日子过了几年,燕秦十岁生日那年,他便想着法子把恶奴的所为暴露在先皇面前,借助先皇的手,把那些恶奴给惩治了,就爆发了一次之后,他又重新变成那个乖乖巧巧的小皇子。
那一段经历,可能让他养成了爱钱的好习惯,尽管后来他成了太子,没有人再敢怠慢他,也不会敢偷掉他的银子,但现在他还是很喜欢那些亮晶晶的东西。
银子也好,金子也好,还是亮晶晶的宝石,他统统都很喜欢。
听了这话,摄政王的眼中浮现出几分怜惜之情:“陛下受苦了。”
“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孤早就不在乎了。”最多就是回忆起来有点唏嘘罢了,感叹两句时光荏苒,就是他给足了这些旧人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