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新参谋的提议
  德州。
  “两天赶了一百多里路,这满洲的八旗大兵真的是一波不如一波了。”站在城头的徐梁摇摇头,不仅感慨了一番。
  徐梁亲自北征的消息尚未传至北京,所以多尔衮尚不知道他的手下将面对如何的狂风暴雨。
  而他的手下知道,他们此行并不是以消灭山东为目的,对于前线的战事也并没有如何上心。
  真的想拿山东,这点儿兵力可不行,君不见尚可喜都去见阎王爷了吗?
  又过了三日,暗桩才带回消息,满洲正蓝旗大军与正白旗汉军进入沧州城,并停止进军。
  这支兵马各有战兵五千,合计一万人,若是算上沿途的民夫和包衣奴才,总体人数大概有六万人左右,不过多尔衮留了个心眼儿,配给了这支队伍一批白巴牙喇,数量不详。
  不过根据徐梁的推算,白摆牙喇每个牛录只能选出十余人,每一旗最多三百余人,这支部队数目虽多,但是白摆牙喇的数量不会特别大。
  固山额真统领的阿里超哈营从字面上看是马甲营。其实未必全都是骑兵,只是表明等级,其中战斗力构成是马步兵混编。作为仅次于巴牙喇营的满清主力部队,这支部队所代表的是满清正常战斗力。
  至于石廷柱的正白旗汉军,属于满洲人的重火力部队,配备有红夷炮和鸟铳。这回石廷柱就带了十几门红衣火炮。
  这一次,尚可喜的扑街,给满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就是他们没有火炮了。
  “觉罗巴哈纳是镶白旗人,带了正蓝旗的人马,正蓝旗旗主豪格却在削爵闲住。”徐梁将这份满清内情的情报转给高燕和高燕传看,道:“可见他们后方不稳。没有胆气跟我们玩儿大的。”
  在场的军官看完,各自思索。
  高燕率先站出来,“陛下,既然敌人不行,那么我们就迎上去,先拿下沧州如何?拿下沧州府,我们就遏制住了大运河。”
  徐梁回想了一下,沧州是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城,有护城河和高达两丈多的城墙。
  这样的城池要攻略起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满清大队人马就在京畿,其中又多骑兵。必定会驰援沧州。
  “陛下,”高燕道:“只要我军扼守此间一日,多尔衮就少了一条伸出爪子威胁我们的渠道,而我们若是在德州、沧州一线修筑堡寨。满清就算十万精锐大军尽下,也未必能讨到好处。届时山东就有足够的精力集合力量,准备把满清赶出去。”
  徐梁沉吟不语,良久方才道:“别急!别急!朕虽然训斥你仗打的不细致,但是你也不要急躁。
  如今我们的的主要力量还是用在全国的建设上,大规模的派往北方修建营寨堡垒不现实,而且朕是那种只需要防御的人吗?堡垒修好了,还得拆,浪费钱粮。”
  “陛下,卑职请求发言。”参谋的队伍里有个新面孔站出来说道。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岁,目光炯炯地望向徐梁。
  在一干杀气腾腾的战将之中,这位文弱的军官看上去更像是个书生。他上前一步,再次道:“卑职新军上尉参谋温旭,请求发言。”
  徐梁望向高燕,见她没有异议,便点了点头。
  “陛下,”温旭道,“卑职以为,当下之计,可选五千精兵,取顺德府。若是满清仍旧按兵不动,则继续北上攻取真定府。再往上还可以取保定府!保定距离京师不过二百五十里,满清不得不动。只要满清南军一动,我部出德州,正好与这支精兵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徐梁在脑中画出了一副地图,微微摇头,心里暗道毕竟年轻啊:“这事儿参谋部讨论过了吗?”
  徐梁的话音落下,又有几个年轻参谋跃跃欲试。
  徐梁心里明白,这事儿应该在参谋部提过,但是却被否决了。
  温旭早就做好了被质问的准备,挺胸昂首,目视陛下道:“卑职在参谋部会议中提出了,只是被否决了。”
  “他们否决这项提议的原因是什么?”徐梁问道。
  “是卑职太过年轻,他们说卑职嘴上没毛,说话不走脑子。”温旭很是不满的看了一眼身后,这在军中乃是大忌。
  徐梁笑了。
  高燕也是苦笑。
  “末将并未见到参谋部的提案。”高燕道。
  “小家伙,这话说的有些不地道。”徐梁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
  “这有些溺爱了啊。”徐梁淡淡安抚一句:“谁的兵?”
  高燕下手一个配着大校军衔,中年军官毫无表情地矗立原地。朱振认识,是当初配军营转到火器营的老兄弟。
  叫温不斩。
  战功卓著,现在是子爵。
  “老温,辛苦你了,这群军校来的小崽子,速成的很,不好用吧。”徐梁拍了拍军官的肩膀。
  凡是老兄弟,徐梁一定是认识的。毕竟自己带过的兵,如果不认识,那可不是徐梁的风格。
  “为陛下效力,谈不得辛苦!”温不斩平静的说道。
  “他是不想你留下污点,所以没有记入会议摘要之中。”徐梁转身看向年轻人:“你这招引蛇出洞,有个致命伤。”
  “卑职有信心解释。”温旭仍旧不服。他背井离乡,从松江跑到山东,心里一直急切的想要挽救一蹶不振的家族。这是他的机会,他一定要好好表现。
  徐梁质问道:“满清为什么一定要动南路军,而不是再从北京发一支大军,与南路军夹击你这支所谓的精兵?
  满清是骑兵,新军是步兵,北京到真定一日足矣,而新兵肯定追不上巴哈纳的马甲营。你现在还觉得派遣精兵孤军深入是好事么?”
  温旭信心全消,一时语塞。
  “能看到友军是好事,但目光不能只局限在这个小战场上。”徐梁朝他点了点头。又对高燕道:“朝气是有。还是要沉下心磨练。”
  高燕称是,示意温旭归队。
  温旭刚挪动一步,又道:“陛下,京畿以南诸府人口更胜山东,若是我军人力不足,为何不从当地征召兵员?仅以我部军官,即便扩军十倍也并非不能够。”
  京畿以南顺德、广平、真定、保定、河间诸府,人口稠密,各府人口均在三十万以上,多的甚至逼近五十万。有大量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可以纳入军队。别说扩军十倍。就是二十倍也未必不可能。
  “你是新来的吧?”徐梁皱眉道。
  “是,卑职是上月下派到前线的。”温旭道。
  “知道我军的传统吗?”徐梁问道。
  “严格的操练,配合默契的阵型,精良的装备。”温旭显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这些闯逆的中老营也有,他们还有老道的厮杀经,关键点你没找到,临时征召来的民兵,他们能做到么?你说出这等话来,也表明自己不知道我军设立教导队、军校的缘故,不知道他们为作战做出的贡献。”
  徐梁眉头已经皱了起来,转而对诸位将校道:“当初我派了一群读书人进军中,教士兵读书认字,教他们孝义国家,很多人都认为朕吃多了,不相信他们,后来发现是自己看错了。
  但是又有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认为只要是人,加入我们就会变成一群嗷嗷叫的狼。
  我必须说,这也是错的。给你们一群土偶,他们没有经历过训练,他们能打仗么?”
  徐梁训完话,轻轻扶额,道:“好了,别的问题我就先不说了。当前还是先积极修筑工事,进行备战。主动权还在我们手里。”
  “陛下,”高燕上前道,“末将请陛下发民兵营为佐兵,虽不用其效死力,却可以早日熟悉沙场。”
  徐梁点了点头:“你找当地的民兵部商量一下,民兵就是是当地的组织,就要尊重当地的意见。”
  高燕应声而退。
  高燕等老人却有些好奇,军中事从来都是将帅一言以决,这位陛下却时常表现出专断和避让两种性格,还真是让人有些不习惯。他们自然不知道,徐梁的专断是在决策上,这种跨部门协调问题,他从来不愿意过多干涉。
  日后编制大了,各军各部都会有摩擦,难道全靠他一个人去调和决断?
  ……
  女儿在新朝廷里做官,侄子在军队做官,甚至自己好朋友的女人在安南做大使,代表大明的门面。
  自己如何能安心做个教书先生?
  温良恭在女儿上任之后,放下了所谓的尊严,前去参加了北方的公务员考试。
  因为北方正在收复旧土,有一大批官员需要临时招募。
  当地的读书人听说北方战乱,不愿意去考,这正好给了温良恭机会。
  他本身就是读书人,家里有女儿在身边天天念叨新政,对于新政他确实有些了解。
  所以很顺利的通过了。
  他比徐梁到山东的早,已经在山东做了一阵子父母官了。
  此时他正在眺望着看不到尽头的修路大军。
  “再加把劲!粮食管够!等皇商来了,别耽误人家铺砖!我们德州人自己就能做好!”一个手持铁皮喇叭的男人大声喊着。
  一群身体健壮的民夫,打着赤膊,卖力地挥洒汗水,齐声呼号,拉动手臂粗的麻绳,将巨大的碾石高高拉起,旋即重重砸下。
  厚重的碾石在势能的加持下,狠狠砸在堆起的土上,再次被人拉了起来。
  一旁体弱的老少男子,在碾石拉起之后,迅速地将飞溅开的砂土再次培了上去,等碾石夯实。等铺完了这层,后面的人会再铺一层别样的土质,保证这条土路能够更好的排水,却不扬灰溅泥。
  妇孺们抬来盐水,招呼着自己男人和认识的邻居休息
  目力所及之处,一辆辆独轮车飞快奔走,运来处理好的土料。
  整条土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延伸。
  温良恭身穿短衣,头戴斗笠,带了一个书吏,记录着各段的进度。在这忙碌和疲惫中,他感觉到了一种与江南之前官场上官僚不一样的感觉。
  “温大人,那边好像是个大官来了。”书吏突然指向不远处道。
  温良恭眺望过去,果然是有一群人簇拥着个年轻人过来。他想了想,听说当今主事的陛下也是年纪极轻,喜欢微服私访,大约就是陛下?
  “过去迎迎。”温良恭道了一声,迎上前去。
  就在两厢靠近的时候,那年轻男子身边的侍卫拦住了温良恭:“来者何人?”
  “下官德州知州,温良恭。”温良恭连忙抱拳行礼。
  那年轻男子分开侍卫,上前道:“温知州。这一片的工程进度是你在管?”
  ——多半就是陛下了!
  温良恭努力保持着镇定,道:“正是下官。”
  “进度慢了,这些都是土路,铺得还是太慢了。”那人不满道。
  “陛……”温良恭突然被日光之下一团银色晃了眼,这才发现这年轻人肩上有金星,在日光下闪烁。
  这是新军的军衔,温良恭认了出来,原来不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