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开疆
  如何形容高门,在不同的文学作品里,会有不同的写法。比如有些人认为高门就是浑身上下,全都是名牌,珠宝首饰,价值连城,就差把我很有钱写在脸上。
  但是表面的财富,并不能真正抬高门第,相反,只会让人感觉一种暴发户的俗气。
  就拿张庶宁的这场婚礼来说,花费多少,有多少排场,什么十里红妆,全都在其次,仅仅说一点,作为大明最好学府的山长,刘三吾刚刚进京,前往教化部述职。
  这么一位堪称大明高等教育执牛耳者,在来客的名单上,也仅仅排在了第三桌……而且还是看他教导过张庶宁,算是昔日的老师,不然就要弄到十桌开外去了。
  在今天的太师府,什么公侯勋贵,都是最不值钱的。
  毕竟光是公主,就有十几个,皇子更多,你们这些人,还是靠边站吧!
  对不起,当真上不得台面。
  不过很显然,在这场婚礼上,光凭着身份地位,还是没法排在前面。
  张庶宁发现刘三吾在第三桌,立刻就给张承天一个眼色,小胖子心领神会,忙不迭告诉老爹。随后刘三吾就被请到了第一桌。
  等他一过来,立刻就腿软了。
  在这一桌,有大宗正李贞,御史大夫徐达,太子朱标,中书首辅孙炎,都给事中宋濂。另外还有提督大明银行江楠,太师张希孟,空着的两個座位,是给马皇后和朱元璋的。
  没错,整个大明朝,能说了算的人,全都在这一桌上了。
  刘三吾进京,想的是多给济民学堂争取些经费。
  毫无疑问,他们这里面,有一个人点头,刘三吾的事情立刻就有了着落。
  可刘三吾是真的不敢多说一句话,生怕给自己惹祸。
  等他见礼问好之后,正巧朱元璋两口子也来了。
  来宾见礼之后,老朱到了位置,坐了下来。
  先是和张希孟两口子说了会儿吉祥话,随后又看了一圈,把目光落在了刘三吾身上。
  “庶宁这孩子,是咱看着长大的。孩子着实是好孩子,他对咱大明朝有功啊!徐达……你说朝廷几时,才算拿下了西南?”
  徐达立刻道:“上位,国初的时候,汤和经略西南,朱英领兵收复云南,彼时西南就算是大明疆土。”
  朱元璋点了点头,可又摇了摇头,“你说得对,但又不全对。收拢一个地方,贵在收拾人心。只要上下通畅,各按其所,才算是真正深入人心,掌握了疆土。庶宁在龙场办学,送数十名学生,进入济民学堂,成为大明栋梁之材。直到此刻,才算是收拾了西南之地,你意下如何?”
  徐达立刻笑道:“上位明鉴,如此看来,兵马所致,还要教化所致,这二者是同样重要,或许教化更重要!”
  这时候张希孟笑道:“军事掌控,是推行教化的前提,没有军事掌控,就不可能顺利推行教化。而顺利推行教化,又能降低掌控成本,长久安全地控制疆土。这二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不分彼此!”
  朱元璋忍不住大笑,“听见没有,太师真是会说话,二者确实不相伯仲,不分彼此。这么说来,庶宁他们也算是将军,功绩可以和魏国公不相伯仲啊!”
  徐达笑道:“确实如此。上位看得真切。”
  他们聊了几句,朱元璋才道:“打仗固然要主将神勇,可也要后面跟得上,辎重粮草,饷银军械,一样少不得……刘卿,你们这些学堂,就相当于户部国库,是负责后勤辎重的,你们可要心里有数。”
  刘三吾一怔,就要站起,旁边的张希孟摆摆手,“上位寻常问话,用不着太过在意,就是闲聊罢了。”
  刘三吾心里发苦,他哪敢真的当成闲聊啊,不过他到底没有站起来。
  “太师说的是,我琢磨着,应该用心培养,凡是考入学堂的西南学生,都要给予扶助,提供学费,帮助安顿。再调派最好的老师,确保成才。”
  张希孟突然一笑,“刘山长,按你这么说,是不是往后应天的学子,应该去西南,读龙场中学啊?”
  刘三吾顿时大惊,忙道:“太师,我没有这个意思,请太师万万不要误会……”
  张希孟摆手,“不必如此,我想说的是,对学生务必要一碗水端平,有困难,不管是哪里的学生,都是一样。或许西南多一些,或许其他地方少一些,但总之只要是有难处,就要一视同仁,不可区别对待。”
  朱元璋也颔首笑道:“太师所讲,正是咱心里所想,说到底,还是公平!教化学生,等同于开疆拓土,如果拿捏不好分寸,主事之人可是要背上千古骂名的。”
  刘三吾又是浑身一振!
  能跻身这一桌,固然是给足了自己脸面。
  但是这些话却和刀子差不多,全都往自己身上招呼,刀刀见血,直戳要害,确实是有点疼啊!
  而且他们提出的要求,也着实难办。
  你说要优待西南的学生,人家跟你讲别的地方也有处境不好的学生。
  要求公平对待学生,又把教化看得这么重。
  毫无疑问,西南,西北,偏远的地方,任务更重!
  这要是不拿出一点对策,自己这个山长,就成了罪人了。
  “启奏陛下,臣,臣窃以为在分配名额的时候,可以更加公允一些……我就在想,没有足够学生考进来,就不设考点,是不是合适?就,就拿这一次来说,如果没有庶宁前往贵州办学,西南三省,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设立考点。同样的情况,还有西北几省,秦王和晋王都打算设立一所学堂,西域方向,教化任务,更加繁重,甚至还要面对帖木儿势力……我以为能不能选派一批优秀的老师过去,并且派遣学生,互相往来交流……毕竟总不能再靠着庶宁去西北办学,解决这事情吧?”
  听他这么说,张希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就是这个意思,公平是我们的理念,壮大国朝,推行教化,巩固疆土,又是我们的实际需要……应该怎么权衡,正是你们的使命所在!”
  刘三吾连连点头,“多谢太师教诲,下官明白了。”
  老朱笑了笑,“太师的话,你明白最好,不过咱要看到效果,立竿见影的效果……江西的水平确实高,这点咱也知道,但是江西学子在济民学堂的比例太高了,要压缩。同样的,还有山东学子在复旦的比例,北平学生在北平大学堂的比例……都要往下压。不要觉得不公平,咱拿着大明的财税,养了这么几所学堂,要是还不满意,那就有些贪心不足了。”
  刘三吾苦兮兮点头,说到底,还是要割肉啊!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事情到了今天,也只好如此了。
  相比起几年前,大明的条件又好了很多。
  除了三所顶尖儿学堂,以北平师范学堂为首的十家师范学校,已经陆续招生,并且已经产生了毕业生。
  比如张庶宁在龙场办学,即吸引了一些师范学生过去。
  他们对于考入济民学堂也是斗志昂扬。
  或许他们不行,但他们的学生一定能行!
  此时正是师范学生大批量毕业的前夜……过去推行兴学令,最多也就是识字罢了,到了这一次,却是可以进行分科教学,推行新的知识。
  冥冥之中,张庶宁的举动,都推动了大明的教育事业往前走。
  上一次,是打破富贵高门对学堂名额的垄断。
  这一次却是推动教育资源向全国平均。
  而且很明显,这一次是往西平均。
  西南,西北,这些地区,将得大批投资,同时还有一大批的优秀教师加入。
  整个局面,绝对会大为改观。
  就在他们聊天的时候,张庶宁已经骑在马背上,一身喜庆的大红,将新娘子的三十二抬大轿,迎接了回来。
  很难得,这一次他没有拒绝。
  毕竟这是他认准要牵手一辈子的人。
  此外,以夏知凤现在的科学成就,她的确当得起。
  夏知凤不光提出了地圆学说,而且在力学上面,也很有建树……她现在正在鼓捣微积分和万有引力。
  如果不出意外,在二十四五岁之前,觉得有希望拿出成绩。
  而且夏知凤可不是那种会把余生拿来寻找神明的人,更何况又有张希孟的指点,今后这丫头,注定是科学史上的丰碑!
  有些待遇,也是理所当然。
  张庶宁将新娘子送进了洞房,回过来,各处敬酒。
  不用担心,体贴的张老二已经把张庶宁的酒水都换成了白开水。
  唯独到了刘三吾这里,张庶宁换回了正儿八经的烈酒。
  “老山长,过去学生给你添乱了。”
  刘三吾慌忙道:“可不能这么说啊!你的苦心我都明白,说起来能有你这个学生,是我面子有光!”
  张庶宁连忙点头,随后很认真道:“多谢老山长体谅,今后孩子们就要拜托先生了!”
  刘三吾慌忙道:“放心,我明白,这是关乎大明前途的大事,我又怎么会糊涂!回头我就联合其他各个学堂山长,共同上书,针对考试名额,进行重新分配!”
  张庶宁连连道谢,他又陆续到了其他的桌子,最后他才去了位于东跨院的学生区,自己的学生们都等在这里。
  “山长,你好帅气啊!”
  张庶宁脸色微微涨红,“我能教你们的就这么多了,记住了,往后成亲的时候,一定不要请太多人!”
  说完这话,张庶宁一扭头,直奔着茅房就走,身背后是学生们疯狂的爆笑……